定州市民生实事托起老百姓稳稳的幸福

就业“饭碗”端稳了,群众收入有保障;家门口盖起新学校,孩子上学不发愁;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,看病就医更方便……一桩桩、一件件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,让定州老百姓生活更加便捷、舒心。


(资料图)

民生是群众幸福之基、社会和谐之本。市委、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着眼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,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,用心用情回应就业、教育、医疗等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一个个民心工程、一件件民生实事、一项项惠民举措的落实,托起了老百姓稳稳的幸福。

保障就业 夯实民生之基

“现在,我一个月能挣7000多元。”周村镇阜头庄村民赵秀娟笑着说。赵秀娟在市人社局工作人员的介绍下,参加了“中山好嫂子”家政品牌进京就业活动,接受全方位的家政服务技能培训。拿到技能合格证后,她在北京顺利就业,成为了一名育婴师。

在市人社局的指导下,全市家政行业协会创立培育了“中山好嫂子”劳务品牌,通过“技能培训+劳务输出”的模式,对有意向从事家政行业的劳动者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推荐服务,与京津冀家政服务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65份,帮助1万余人在家政行业就业,360余人实现自主创业。

招聘会现场

就业是最大的民生,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。今年以来,定州市定州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,扎实推进就业促进工程,在190余个村街设立村级就业服务站,在30多个邮储银行服务点设立就业驿站,累计发布招工信息3000余条,帮扶680人成功就业。聚焦高校毕业生、脱贫人口、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,开展“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”“民营企业服务月”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,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59场,提供岗位2.1万个,达成就业意向2800人。定期举办“人才夜市”招聘会,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供需交流平台,37家企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235个,380人达成就业意向。

一系列稳就业、促就业政策的落地实施,帮助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。上半年,定州市城镇新增就业4425人,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7751人,失业人员再就业1970人,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95人,脱贫人口就业4503人。

重教兴教 让孩子上好学

“新校区正在装修,听说今年秋季就能投入使用。到那时候,漂亮的校园,崭新的桌椅,孩子上学又近,我们当家长的也高兴。”家住总司屯社区的张女士特意跑到市第七中学进行打探。

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多了,孩子们就近上学不用发愁了。建设教育强市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市委、市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从孩子们幸福的笑脸、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喜悦中,就能直观感受到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。

市第七中学校园一角

新建都府营幼儿园、马道街幼儿园,增加公办学位600个。市第六中学、第七中学今年秋季投入使用,可增加公办学位8250个,实现让孩子们就近入学,接受优质教育资源。

百年大计,教育先行。今年,定州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,评选市级示范性幼儿园20所,晋级11所,认定扶持普惠性民办园11所,组织4所省级示范园通过办分园、托管等形式进行结对帮扶,提高优质资源覆盖面。对特殊学生群体建立“一对一”关爱帮扶机制,实现“零漏助”“零辍学”,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占比达98%以上。2023年春季学期购买学位14319个,进一步巩固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工作治理成效。

病有所医 保障群众健康

“看病真是方便”“来这里看病很省心”“继续完善医疗体制改革,群众的获得感一定会满满的”……在定州,这样的声音令人印象深刻,医改取得显著成效。

卫生健康事业关乎民生福祉,事关老百姓最切身的利益。我市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,通过医共体推进优质资源下沉,优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,向基层医疗机构下派医师43名,帮助开展新技术、新项目12项48个,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(急)诊人次数、床位使用率分别较去年同比增长了 32.82%、15.2%。

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,全力推进健康定州建设。推进“优质服务基层行”活动,2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基本标准,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推荐标准,3个乡镇卫生院建成社区医院。组建健康教育骨干队伍62支561人,创建健康促进医院3家、健康家庭100户、健康企业4家等一批“健康细胞”。落实大病专项救治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、白内障复明工程、医疗惠民工程等医疗惠民措施,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保服务需求。

江山就是人民,人民就是江山。市委、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紧盯20件民生实事,在就业、教育、医疗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,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标签:

证券时报社社长助理朱丽:“产业外溢”是深圳带给周边城市的最核心资源之一
<< 上一篇
最后一页
下一篇 >>
  • 精心推荐